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专家,为平和县群众提供免费诊疗服务。
7月15日,漳州平和县文峰镇卫生院与文峰荣乐养护中心正式签订医养结合协议。根据协议,文峰镇卫生院将为荣乐养护中心的老人们开通绿色就医通道,并每周安排医护团队对养老院的老人进行巡诊,开展血压、血糖监测、用药指导、康复理疗等常态化健康管理服务。
此次文峰镇的医养合作,是平和县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以下简称“医共体”),构建“县乡村一体、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网络的一个缩影。
去年9月,平和县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方案》。近一年来,平和县系统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构建起以牵头医院县医院为龙头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高效诊疗体系,探索出一条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整合的实践路径,用触手可及的优质医疗服务,让群众更有“医靠”。
体制破冰 下好改革“一盘棋”
5月30日,一场由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共同完成的生命接力在平和上演。
69岁的蔡大爷在平和县城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时突感胸痛。医务人员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将数据上传至平和县医院,县医院心电诊断中心结合患者症状和检查数据,诊断蔡大爷为心肌梗死,建议立即送至该院进一步治疗。不料蔡大爷突然大汗淋漓,倒在地上。现场医务人员在对蔡大爷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通过县域医共体畅通的急救绿色通道,将其快速转运至县医院胸痛中心。经全力抢救治疗,蔡大爷脱离了生命危险。
蔡大爷的抢救案例并不是个案。自从平和县建成医共体后,这样的案例多次上演。
平和县是山区县,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在这样的基础条件下,要建医共体,不是件容易事。“医共体建设不仅仅是简单挂个牌子,更是医疗资源重新布局和责、权、利的重新分配。”平和县卫健局副局长吴燕华说。平和县委、县政府将这项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建立由县委、县政府主导的医共体工作推进机制。
在全县“一盘棋”整体谋划下,平和县重新整合县域医疗资源:组建1个总医院统筹管理,下设2个院区、15个基层分院和240个公办村卫生所,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医疗服务网络。
“简单一句话,就是实现人、财、物的深度整合与统一调配,推动医共体内部运行管理标准化、业务同质化。”平和县总医院院长陈文斌介绍,总医院通过优化整合内部构架,成立医共体人力资源、运营、财务、医疗质控、药品(耗材)、医保等六大中心,并配套出台33项管理制度。
以平和县消毒供应为例。过去,乡镇卫生院器械消毒存在成本高、效率低、质量参差不齐等难题。如今,依托医共体建设,实现了县域内消毒供应服务一体化。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器械统一由县域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消毒、包装、灭菌,既保障了基层医疗安全,又避免了一次性器械的大量使用,有效降低医疗成本。
资源下沉 织密高效“服务网”
医共体建设的关键在于资源共享,但平和县作为漳州市面积最大的县域,境内多山地、丘陵,过去群众就医常有不便。为此,平和县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构建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高效诊疗体系。
“对偏远山区的群众来说,最稀缺也是最迫切需要的是医疗急救资源。”平和县总医院院长陈文斌表示。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以来,平和县总医院下沉医疗急救资源,分别在安厚、九峰、霞寨等3个中心卫生院设置120急救网点,有效解决危急重症患者急救不便的难题,让基层群众享受到快捷高效的急救服务。
此外,县总医院先后选派了19名高中级技术骨干支援基层帮扶,其中3名科室主任担任乡镇卫生院院长,实现管理、技术“双下沉”,帮助基层开展滑膜囊肿切除术等新技术20项,形成县域内医疗技术“传帮带”的良好循环。据统计,2024年平和县卫生院年门诊量增长13.9%、住院量增长136.79%,基层诊疗占比达71.86%。
县总医院加强远程医学影像等中心建设,打破了县乡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做检查,也能得到县总医院专家的诊断。通过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让危急重症的救治效率得到大幅提升。2024年以来平和县远程医学影像诊断人次达3.37万人次。
医防融合 筑牢健康“防护盾”
从注重“治已病”到聚焦“治未病”,一字之差,凸显出“防”的重要性。而“防”的背后,离不开完善的群众健康管理体系。如今,平和县从城市到乡村,织起了一张“活”的健康之网——以医共体为纽带,以家庭签约医生为核心,搭建数字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平台,打造健康管理新模式。
“你们不仅主动上门帮我检查身体,还能马上给出健康建议。我腿脚不方便,有了你们的指导,我就不用费力跑医院了。”山格镇平寨村的张大爷享受完山格镇卫生院家庭医生朱小辉的上门服务后,十分满意。
原来,在帮张大爷体检的同时,朱小辉通过登录数字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平台,实时上传体检数据形成体检报告,同时调取并对比以往健康档案,即刻给出最新健康管理建议。
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率低的问题,平和县拨出专款搭建数字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5G管理服务平台,并为15家乡镇卫生院配备笔记本电脑、心电图机、尿液分析仪、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等设备。公卫人员携带设备下乡为基层群众采集各项体检数据,再通过5G专网实时上传至县医院数据平台。对比传统的手工录入模式,体检人次由30人次/天提增至120人次/天;分析体检数据从10分钟/份缩减至2分钟/份。效率提高了,服务的人群更广了,2024年,平和县域内高血压患者管理率达93.27%、糖尿病患者管理率达92.14%。
如今,通过医共体建设,平和县实现了基础设施“硬实力”与人才技术“软实力”的双重提升:按三级医院建设标准加快推进县医院新院区建设,与福建省肿瘤医院等6家三甲医院建立医联体、专科联盟,柔性引进12家名医工作室……吴燕华表示,平和县将围绕分级诊疗建设目标,以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重点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平和县医疗卫生事业再上新台阶。(漳州融媒记者 杨婉真 通讯员 林次义 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