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钩端螺旋体病?它是否具有传染性?在人群中流行情况如何?得了钩端螺旋体病怎么办?这些问题都是大家关心的。让我们一起科学地认识钩端螺旋体病,并学习如何预防它。
一、什么是钩端螺旋体病?当前流行情况如何?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是我国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
历史上我国大部分省份有钩体病的发生记录。钩体病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部分地区,如浙江、广东、四川、湖南、福建、安徽等。近十年来,我国钩体病处于较低发病水平,年发病率基本维持在0.05/10万以下,以散发为主。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在我国流行的季节性明显,主要集中在夏秋季。
二、钩体病是怎样传播的?
人类接触了携带钩体的动物,或接触携带钩体动物尿液污染的疫水、土壤、食物后,钩体通过健康或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人体内,引起感染。
三、哪些动物会传播钩体病?
钩体病宿主动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我国已从67种动物中分离到钩体,其中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主要宿主动物包括黑线姬鼠、黄胸鼠等鼠类和猪、犬等家畜,它们可通过尿液长期排菌污染环境,成为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四、哪类人群容易感染钩体病?
人群普遍易感,发病风险与接触钩体的机会有关。在钩体病疫源地与动物密切接触,或与带菌动物尿液污染的水、土壤等环境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均有患钩体病的可能,主要以农牧业从业者、水上运动员、户外探险者、抗洪抢险人员为主。钩体病人际传播的报道较少见。
五、钩体病严重吗?有哪些临床表现?
钩体病潜伏期一般为7~14天,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早期临床表现包括畏寒、发热、头痛、乏力、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肌肉疼痛特别是腓肠肌触痛,有的病例可出现呕吐、腹泻、皮疹、鼻出血等症状。部分患者若治疗不及时可出现咯血、肺出血、黄疸、皮肤黏膜广泛性出血、低血压、休克、肾功能衰竭、脑膜脑炎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根据临床表现,钩体病可分为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及肺弥漫性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肾型、脑膜脑炎型共5个型别。另有少数患者,在急性期退热后再次出现一些临床症状或者器官损害表现,称为后发症,常见的有后发热、以葡萄膜炎为主的眼后发症、变态反应性脑膜炎、闭塞性脑动脉炎等。
六、得了钩体病能治好吗?
钩体病目前已有有效的治疗措施,建议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经过及时、科学的治疗,绝大多数钩体病患者预后良好。同时,钩体病的治疗过程中须警惕赫氏反应的发生,多见于青霉素治疗后出现的病情加重现象,表现为突然出现寒战、高热、头痛、身痛、心率和呼吸加快,原有症状加重,部分患者出现体温骤降、四肢厥冷,一般持续时间为30分钟到60分钟,可诱发肺弥漫性出血。
七、钩体病有疫苗吗?如何接种呢?
钩体病是疫苗可预防疾病,我国已自主研发钩体疫苗,安全性和保护性良好。目前,我国不安排钩体疫苗的常规接种,发生钩体病疫情或发生洪涝灾害可能导致钩体病暴发流行时,对重点人群进行钩体疫苗应急接种。
八、如何预防钩体病呢?
目前正值钩体病的高发季节,降雨量激增、台风和洪涝灾害是引起该病流行的危险因素。
钩体病的防控要做好防鼠、灭鼠工作,加强带菌家畜的管理,改放养为圈养,防止家畜带菌排泄物污染外界环境,对疑有钩体病的家畜进行隔离和治疗。
结合农田基本建设改造疫源地,减少鼠类栖息场所,水稻收割前开沟排水,减少积水,或通过施用草木灰、石灰氮等肥料改善田水和土壤的pH值,或放干田水晒田等均可减少钩体感染。
对于屠宰场、肉类加工及家畜饲养场所,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
在疫区开展钩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避免接触疫水,建议疫区高危暴露人群开展工作时佩戴手套、穿防护靴,做好个人防护。
钩体病流行严重地区,参加水稻收割的农民以及参加抗洪抢险人员,必要时提前1个月开展疫苗接种工作,或采取预防服药如口服强力霉素。
(来源:中国疾控中心)
省政府及省直单位
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卫健委
各设区市卫健委
直属单位
其他卫生单位
省政府及省直单位
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卫健委
各设区市卫健委
直属单位
其他卫生单位
网站标识码:3500000039闽ICP备19026269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138号
地址:平博体育网址邮编:350003总访问量:
主办:平博体育网址承办:平博体育网址宣传处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